《關鍵評論網》以問答的形式,彙整了多項新制上路後,民眾若是確診者/密切接觸者/曾經接觸過確診者,分別該如何應對。
來自日本的警告岸田文雄5日在英國發表演說,提到共享普世價值的國家之間的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,他說,「我們必須與我們的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,絕不容忍在印太地區,尤其是東亞地區,單方面企圖通過武力改變現狀。俄羅斯表示:「日本政府正在採取旨在破壞睦鄰友好關係的實際步驟,損害了俄羅斯經濟和我們国家的國際聲望。
會晤期間,兩位領導人也吃了福島的爆米花,以紀念英國將在今年6月底取消在311核災後對福島5縣的食品禁令。日本堅持其立場,期待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周邊問題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日本與澳洲於2022年1月簽署《相互准入協定》。兩國首相簽署了具里程碑意義的國防協議《相互准入協定》,允許日本和英國軍隊共同開展訓練、聯合演習和救災行動,深化兩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合作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更緊密地合作的原因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除再生能源外,我們將利用有安全保障的核反應爐,為全球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做出貢獻。健保快易通6日中午改版,與COVID-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介接,只要民眾PCR檢驗陽性結果傳到IC卡,健保快易通操作畫面上就會出現一則連結,供民眾操作填寫。
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諮詢及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流程。同日入境之家屬或同住者檢疫期間可於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,或於防疫旅宿依民眾意願並配合房型同住1室,但單人房型小,建議以不超過2人同住為原則。輝瑞BNT兒童劑型預定於12日送達,後續將啟動家長意願調查。今年到5月5日為止本土病例總計有20萬6134例,其中輕症/無症狀比例為99.74%、中症為0.23%、重症為0.03%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本週讓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線,實施多項新制讓輕重症分流,確保重症所需的醫療量能。本週新增的確診數已突破10萬,達16萬7495例,平均數為2萬3928例,中位數落在5月3日的2萬3102例。
居家檢疫場所以自宅或親友住所1人1戶為原則。【居家檢疫】 指揮中心3日宣布,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7天,期滿後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。診所名單已公布於衛福部疾管署COVID-19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,以利民眾查詢。公布190家公費PCR社區採檢院所 為避免大量民眾前往醫院急診篩檢,造成急診壅塞,影響重症醫療量能,指揮中心5月2日宣布無症狀者需快篩陽性,始可採檢核酸PCR檢測,居隔/居檢者另依相關篩檢規定辦理。
除了單日確診數天天破萬之外,單日確診數達2、3萬都發生在本週,且僅隔2天。無症狀者需快篩陽性,始可採檢核酸PCR檢測,避免影響重症醫療量能那是場由胡適、陳獨秀、李大釗、錢玄同、魯迅等人發起的「反傳統、反孔教、反文言」的思想文化革新運動。更可喜的是,我們被中國棄於日本後,美國主導的《舊金山和約》又為台灣開啟了一個「後門」,讓我們在必要的時候,可以藉著「自決」,走出了一條不必受制於中國的台灣之路。
尤其,「文化大革命」的「破四舊」(破除舊思想、舊文化、舊風俗、舊習慣),更是全面顛覆了傳統中國文化,同時帶給了中國災難般的一場浩劫。Photo Credit: Wikimedia Commons @ public domain陳獨秀尤其,俄國十月革命「一聲砲響」後的成功「大外宣」,不但讓莫斯科成為歐洲知識份子夢想的人間天堂。
文:黃澎孝還記得103年前的「五四運動」嗎?那就是深受日本「脫亞入歐」影響的「去中國化」運動。也為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黨。
何謂「脱亞」?用現代的話語,就是「去中國化」。因此,「五四運動」成為一個分水嶺,留日的潮流,被留法的勤工儉學取代了。其中就包括了日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:周恩來、鄧小平、陳毅、蔡和森、向警予、李立三、李富春等等。中國引以為百年國恥的《馬關條約》,竟然是台灣遠離中國自清末民初以來,無數人禍災難的救贖。就在國史館舉辦《舊金山和約》70週年研討會,引爆一場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的歷史老問題之爭後。何謂「入歐」?用「五四運動」語言,就是「全盤西化」。
總而言之,就是要「去中國化」。所以,我才要寫這篇文章,好讓大家知道,「去中國化」的問題,103年前的「五四運動」就已提出。
但是,廣義的「五四運動」則將1915年開始的「新文化運動」涵蓋在內。問題在於,打倒了孔家店,「去中國化」之後,中國要如何「西化」呢?要如何請來「德先生」與「賽先生」呢?明治維新日本「脫亞入歐」,可以很單一明確地以19世紀大英帝國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,甚至包括「君主立憲」體制,作為模仿效法的對象。
在中國共產黨「去中國化」的革命歷程,對廣大中國人民的傷害,我們已毋庸贅言。相對而言,中共武統台灣的野心,也成為中國威脅亞太和平的世局焦點。
甚至於,我們越來越有可能成為自由世界的寵兒了。其中,陳獨秀、李大釗和錢玄同、都曾負笈日本早稻田大學,魯迅則就讀過東京弘文學院和東北帝國大學。不論是後來的「開羅宣言」或「舊金山和約」則都是此一歷史事件的濫觴。回顧這段中、日、台糾結纏繞的歷史,我們就結果論,台灣實在是「因禍得福」。
事實上,日本「脱亞入歐」的思維,蛻變成為留日派影響下,「五四運動」口號中的「打倒孔家店」、「全盤西化」⋯⋯。但另一方面,在甲午戰敗的刺激下,中國知識份子興起一股「以敵為師」的留日風潮,也對中國的辛亥革命、五四運動,甚至於後來的共產革命,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他們留學日本時期,正是日本明治維新後,以福澤諭吉為代表的日本思想家,提倡「脫亞入歐論」的新思潮風起雲湧之時。但是,追本溯源,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陳獨秀、李大釗固然是留日的,早期馬克思主義的著作,還是從日文翻譯過來的。
總而言之,台灣何其有幸,不但不再是中國的台灣,也不再是亞細亞的孤兒。換言之,在明治維新「脫亞入歐」風潮影響下,當時大批留日的中國知識份子,對中國傳統制度文化,基本上幾乎都是抱持著批判、甚至於否定的態度。
這股代表「明治維新」精神,脫亞入歐「去中國化」的具體成就,便是在甲午之戰,成功地擊敗了日本的「文化母國」中國。再度凸顯了台日之間,特殊又緊密的關係。從此,改變了台灣歷史發展的軌跡。至於,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所引發的世局連動,習近平與普亭簽訂的「上不封頂」戰略夥伴關係,已讓中國淪為烏克蘭悲劇的「沈默幫凶」,也成為美國國會認定的邪惡軸心。
這讓我們得以再度檢視:日本明治維新「脫亞入歐」主張,對中國「五四運動」,以及對台灣的影響。也讓社會主義獲得了發展的沃土。
但是,中國「五四運動」另一個口號「外爭國權,內除國賊」,何謂「爭國權」?對象當然就是主導「巴黎和會」的西方帝國主義者與東方新興的帝國主義者日本。後記由於,台灣近年來所謂的「去中國化」問題,老共和統派都很不高興。
就狹義的「五四運動」而言,那是指1919年5月4日爆發的北平學生示威遊行,抗議北洋政府對巴黎和會偏袒日本,在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上,有損中國主權的軟弱無能表現。另一方面,中國學步日本的「脫亞入歐」,卻走上了蘇維埃革命的道路。